昨天到榮總探病
病人是從外縣轉過來的慢性病患
原本想用急診的方式,看能不能插個床位
結果還是不能如願
健保病房全滿,只剩下單、雙人的自費病房
不然就只能在急診觀察區待著等
要多久,去問醫護人員沒人知道
去問其他病人,每個人會都跟你說「有關係就有病床」!
也許是醫院經營定位的關係
急診室裡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一床接著一床,把急診室排得滿滿的
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從走廊給移到觀察區去
看了都很心疼
為什麼到人了這把年紀,還要被晾在走廊上
連一個基本的醫療品質都做不到
其實也不只是榮總
北部的大醫院幾乎都是這個樣
婚前有次女王感冒,陪她到診所拿藥打針
才離開不久,就開始臉色發白、心悸、冒汗
趕緊載她到敦北長庚看急診
那時才頭一次見識到,急診人多到連病床都不夠,是怎樣的景況
我們就坐在長廊的椅子上,等了一陣子
醫生來看看,說了句"再觀察"人就走了
後來才知道是對於注射藥物的反應,等藥效過了,不舒服的症狀也會消失
我們還真的連病床都沒沾到,就坐了兩個多鐘頭然後埋單回家
這回大型醫院的急診初體驗,整個印象是差到不行
從此有什麼狀況,還是以家裡附近的區域醫院做優先考量
雖然知道急診室,是要按檢傷分類來決定先後
那麼多的急診病患,對醫護人員的負擔也是很大
即使現在的健保,對於各科的給付不盡合理
但是院方是不是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
給病人一點應有的醫療品質呢
老漢畢竟只是局外人,也許看這事帶著個人偏見
不曉得醫院經營的「辛苦」
但是只希望當院方,在斤斤計較「利潤」「成本」的時候
是不是也能想到「懸壺濟世」的初衷呢
全站熱搜